“刻刀差一點兒,這隻魚的眼睛就不生動了。”經過45分鐘的雕刻,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學七年級9班的焦盛桐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木雕作品。“自己動手搞制作,不僅學到了手藝,也從中體會到了‘工匠’二字的含義。”焦盛桐說。
日前,在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學勞動美育實踐基地——許紅陽創新工作室裡,七年級9班的學生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河北大工匠許紅陽的指導下,進行木雕“創作”——制作木雕魚。創新工作室內,牆上挂滿各種木雕傳統工具,實木的桌子、椅子上擺著刻刀等工具,牆面上方,“勞模精神 勞動精神 工匠精神”的紅色大字,引人注目。
“‘匠’字中間的‘斤’,就是要對工作‘斤斤計較’。木雕作品,差一毫,美感就相差千裡。這就是勞模工匠追求的精益求精。”開課前,許紅陽首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工作感悟,為學生們上了一堂思政課。
早在2022年,許紅陽的木雕創新工作室就搬進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學院,木雕工藝被設為選修課。“報名的人數達到1700多人,第二年又增加了一個班。”許紅陽說。經過一年的培養學習,王紫旋、楊鴻佳、王瑞霞、丁怡暄等多名學生,在第三屆河北省中華職業教育非遺創新大賽省級決賽中,榮獲三等獎。
十二中勞動美育實踐基地許紅陽創新工作室的設立,石家庄市長安區總工會在政策、資金、場地上給予了很大支持,“需要什麼給什麼”。目前,像這樣的許紅陽創新工作室已經搬進了位於石家庄市的11所學校,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
“這區別於傳統的勞模工匠進校園授課,是將課堂直接設置在學校,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石家庄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說,日前發布的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到,要深入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行動,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納入大思政課工作體系,支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模工匠兼職輔導員,在職業學校開設“勞模工匠大講堂”,在高等學校設立勞模工匠兼職導師。而把工匠課堂搬進學校就是一次具體的實踐。
據了解,在石家庄市總工會牽線搭橋、指導、推動下,許紅陽創新工作室已在石家庄學院、河北勞動關系職業學院、第十二中學等11家公立院校創建木雕創新工作室。石家庄市各級工會、教育局等部門累計撥付專項資金200多萬元,高標准建立創新工作室。各院校結合學校特色參與規劃設計,劃撥固定場地支持創新工作室建設,並將木雕課程納入課程體系,制訂培育計劃,組織學生開展培訓。
在這些大中小學,許紅陽全年為各院校學生開展200次以上專題授課。8名具有教師資格証,畢業於美術、雕刻等全日制本科專業的創新工作室骨干老師,組建授課團隊,開展日常教學。
在課程設置上,教研組為各個學校量身定制教學課程,分別設立了木雕藝術概述、基礎技能訓練、作品欣賞與評價等十多門課程,全面、系統傳授木雕文化。通過理論課,讓學生對木材種類、木雕工藝、流派、技法、工具等進行系統認知﹔在實操練習上,讓學生們對木活、旋活、鎪活、上色、燙蠟等工序進行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創作中不斷感受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據悉,石家庄市總工會還將支持更多的勞模工匠,走進學校,開設課堂,為更多的大中小學校的學生授課、傳藝、解惑。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开云体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