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4月4日清明假期,记者在南京玄武湖偶然发现一段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夜晚的玄武湖,春风轻柔,湖水低语,开云体育网址静谧而祥和。一对情侣正站在王安石雕像前,专注地看着什么。出于职业敏感,记者走上前去,定睛一看,只见他们正小心翼翼地借着手机灯光,逐字逐句地阅读一页书信,脸上浮现出赞叹之色,口中喃喃说着“很有才情”。
书信出自一位在校大学生之手,字里行间,对古人的崇敬之意与对镇江的炽热深情呼之欲出。当晚,记者拍摄了学生留下的书信和旁边摆放的鲜花照片。次日上午,记者再次回到现场,在明媚的阳光下重新拍摄这封饱含情感的书信(见图 王丰江 摄)。
书信内容显示,这位学生于丙戌年十月廿九(2006年12月19日)出生。巧合的是,与王安石在985年后同一天生日。学生虽考上一所偏理工的211院校的中文系,但自觉才疏学浅。学生从徐州来,徐州是苏轼出任知州之地,可惜却无王安石旧迹。此次行程,学生先到江宁(南京)瞻仰玄武湖畔王安石的雕像,再前往润州(镇江),只为邂逅西津渡口千年后的月光。去年12月19日,学生18岁,也是王安石诞辰1003周年(学生误写为10003岁),学生带着敬意参观了徐州云龙湖景区的苏轼纪念馆。年后回校途中途经开封,看到平畴千里、新麦如茵,感慨千年时光仿佛一瞬,春风吹绿麦苗,又似很久,列车疾驰间将窗外绿影甩在身后。信末,学生以“纸短情长,就让春风捎去我的思念。背面有惊喜”结束留言。
记者深有感触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展现了学生对先贤的敬仰,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延续与传承。记者由衷期望能与这位学生取得联系,渴望能面对面倾听其在西津渡口的独特感怀,深度探寻这份对镇江的深情究竟是如何在心底悄然扎根、蓬勃生长的。更热诚期望这位留言的学生将来若在南京完成学业,不妨奔赴镇江开启职业生涯。
镇江是被王安石诗篇反复吟诵的城市。仅仅“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便以灵动之笔勾勒出一幅绝美的江南春景图,让镇江这座城市宛如一颗镶嵌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历史光辉与迷人的文化魅力。若在镇江工作,便能与王安石共拥这片充满故事的时空,沐浴着西津渡口千年后的月光,不再是短暂的惊鸿一瞥,而是能长久相拥相伴“月光如水,洒在渡口,那是历经千年依旧皎洁的月光,曾照亮过王安石的身影,也将照亮我们的脸庞。”
镇江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历史的气息,每一丝微风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镇江一座忘却时光流转的城市,是一个心灵可以找到栖息之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