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在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下课时间,许多学生特地来到雷锋雕像前驻足凝视,表达对雷锋的敬意。雕像周围正展出雷锋事迹以及学生创作的相关画作和文章。1985年,雷锋雕像在四十九中学落成,40年来,雷锋精神在这里接续传承。
校长胡正茂回忆,20世纪80年代,全社会掀起一股学雷锋的热潮。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魏肇和首先在自己班成立了学雷锋小组,班主任带领学生们做好事。“不少校友回校时还记得当年学雷锋小组活动的情景,念念不忘。”胡正茂说。
1985年,为了进一步营造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学校在老教学楼3楼大厅落成雷锋雕像,是一座戴着帽子的雷锋半身像。从那时起,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做好事在校内蔚然成风。
1997年9月7日,学校新教学楼落成,雷锋雕像搬迁后的新一届学雷锋小组成员宣誓。
1997年,学校扩建时拆除了老教学楼,雷锋雕像被移至教学楼核心区域,同步建成的学雷锋广场成为师生开展志愿服务、举办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2017年,雕像经过整修,变成金色。雕像背后书写着:学雷锋,做好事,做好人,做好人才,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学校老师晏如是四十九中学毕业生,她记得,老师曾带领他们去擦栏杆。“班主任带我们去建设十路擦人行道护栏,没想到护栏上有油有泡泡糖,要擦干净可不简单。做好事既是服务人民,也是社会实践,这对于还未迈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尝试。”
2009年,回到母校任职的晏如任团委书记,学校现任校长、时任学工处主任胡正茂把学雷锋小组的工作交到了她的手中。胡正茂告诉她:“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开云体育官网一定要坚持下去。”
2023年,老师曾璐和晏如一样,回到母校并担任团委书记工作。晏如告诉她:“学雷锋的形式也要随时代发展而创新,希望学生们发挥特长,热心参与社会实践。”
曾璐说:“当年我在雷锋像前宣誓入团,如今我带着学生策划志愿项目。我从参与者成长为传承者。”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曾经班级形式的学雷锋小组发展为校级组织。学雷锋的活动形式也更加多元,校学生会、社团等加入进来。学雷锋不再局限于每年3月5日,送温暖、送清凉、慰问老人、志愿服务、社区帮扶、工艺品义卖等活动贯穿全年。每届毕业生都会在雷锋雕像前拍毕业照。
16岁的郑兹哲是如今学校学雷锋小组的一员,他的爸爸郑重也曾是小组成员。爸爸经常给他讲自己学雷锋的故事。如今,郑兹哲还加入学生会,学习之外,他每天都在为同学们服务。郑兹哲说:“我们每天都会路过雷锋雕像,它庄严但也亲切。雷锋精神不是刻在石头上的,而是活在行动中的。我们都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